第1章 睡醒后当了废柴皇帝
鼻尖萦绕的檀香混着药味,耳边是小太监尖细的“陛下醒了”,他才惊觉——自己竟穿成了史书里那个在位三年就把国库败空、最后被叛军砍了头的短命皇帝。
“传太医。”
萧彻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,学着记忆里皇帝的语气开口。
趁太医诊脉的功夫,他快速梳理原主的烂摊子:北境匈奴频频来犯,南境洪涝冲毁万亩良田,朝堂上权臣拉帮结派,民间流民遍地,连国库里的银子都不够撑三个月。
“陛下气血亏虚,需好生静养。”
太医刚说完,户部尚书就急匆匆求见,进门就跪:“陛下,北境军饷告急,户部实在拿不出银子了!”
萧彻捏了捏眉心,原主把银子都花在修行宫和选秀上,这会儿倒是把难题留给他了。
“朕知道了。”
萧彻起身走到案前,铺开宣纸。
他记得现代的“青苗法”和“梯田技术”,或许能救急。
“传朕旨意,其一,令地方官府给流民分种子,待秋收后再还粮,利息减半;其二,命工部牵头,在南境教百姓修梯田,防止水土流失。”
户部尚书愣了愣,这法子闻所未闻,但眼下也没别的办法,只能领旨而去。
萧彻又召来工部尚书,画了简易的水车和曲辕犁图纸:“按这个做,先造百台,送到南境试用。”
工部尚书看着图纸上奇奇怪怪的物件,虽满心疑惑,却也不敢抗旨。
接下来的日子,萧彻没再选秀,反而撤了三座闲置的行宫,把木料和银子都拨去修河堤。
朝堂上的权臣想反对,却被萧彻拿出的“流民安置名册”堵了嘴——短短一个月,南境流民少了三成,梯田也种上了庄稼。
这天,北境传来急报:匈奴又来犯境,守将请求增援。
萧彻翻出原主留下的兵符,却没急着派兵,反而召来兵部侍郎:“传朕旨意,令北境守军改用‘三段射’战术,再把工部新造的连弩运过去。”
所谓“三段射”,是他从历史书里记的明军战术,能最大程度发挥弓箭的威力。
半个月后,北境传来捷报:匈奴大败,不仅退了兵,还送来了求和的文书。
满朝文武都傻了眼,这还是那个只会享乐的皇帝吗?
萧彻没停下脚步。
他又在京城办了“新式学堂”,教百姓识文断字,还教农桑和算术;在街道上修排水沟,防止夏季积水;甚至让人试着烧水泥,想修一条从京城到南境的官道。
一年后,南境的梯田丰收,国库渐渐充盈,北境无战事,百姓再也不用流离失所。
这天早朝,户部尚书喜滋滋地奏报:“陛下,今年的税银比去年多了三成,粮仓也满了!”
萧彻坐在龙椅上,看着底下跪拜的文武百官,忽然觉得,这短命皇帝的剧本,被他彻底改了。
散朝后,小太监递来民间流传的话本,上面写着“圣君萧彻,轻徭薄赋,兴修水利,万民称颂”。
萧彻笑了笑,翻开下一页,心里却想着:下一步,该试试开海通商了,说不定还能引进新的作物呢。
窗外阳光正好,照在龙椅旁新摆的向日葵上——那是他让人从西域引进的种子,不仅好看,籽还能吃。
萧彻知道,他的古代皇帝生涯,才刚刚开始。